期刊简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前身为1956年创刊的《流行病学杂志》,为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流行病 学科研与教学的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按照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报道国内流行病学领域内重要的科研成果,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监测,展现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实验室科研报告,报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综合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64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338/R

邮发代号: 2-7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6450
  • 国内刊号:11-23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
  • 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介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前身为1956年创刊的《流行病学杂志》,为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流行病 学科研与教学的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按照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报道国内流行病学领域内重要的科研成果,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监测,展现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实验室科研报告,报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综合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本刊栏目设置
述评、论著、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生论文选登、技术方法、综述、讲座及产品信息、国家重点课题总结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 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数据准确,统计学方法使用恰当。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 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相应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英文摘要可略详,摘要包含主要研究的具体数据或阳性发现;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2. 投稿方式:本刊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在线投、审、修改稿件。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chinaepi.icdc.cn),点击“在线投稿”或“作者登录”,链接至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http://cmaes.medline.org.cn)投稿。未注册者进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进行注册并登录后投稿,注册为作者后选择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下载并填写《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并签章寄编辑部。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投稿清单:①介绍信及授权书;②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③基金资助项目复印件;④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其他要求详见本刊稿约。


期刊引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往期文章
  • 广东省2013-2014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腹泻病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的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型别、耐药变化和分子特征.方法对2013-2014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检出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PFGE分型.结......

    作者:柯碧霞;何冬梅;谭海玲;曾洪辉;杨彤;李柏生;梁宇恒;卢玲玲;梁骏华 刊期: 2016- 10

  • 新加坡一例实验室感染的SARS病例及其教训

    2003年3月初,新加坡曾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至2003年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取消对新加坡的旅游限制,该国共发生SARS238例,死亡33例.2003年7月全球SARS疫情被控制.但9月初,新加坡出现一例疑似SARS病例,并后确诊为SARS,经调查证实,该例患者是通过实验室感染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1].......

    作者:李永华;庄辉 刊期: 2004- 01

  • 7省(自治区)性病门诊首诊性病患者中HIV检测和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性病门诊首诊性病患者中HIV检测、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HIV检测咨询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辽宁等7省份9个哨点性病门诊首诊和报告的性病患者填写专门设计的性病报告附卡,记录相关信息,并鼓励患者进行HIV咨询和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接受HIV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报告的5063例性病患者中,2668人(52.7%)进行了HIV......

    作者:李婧;蒋宁;岳晓丽;龚向东 刊期: 2016- 03

  •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疾病分类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ANN)用于疾病分类研究的前景.方法利用某矿区1996年糖尿病现况调查资料,采用学习向量量化(LVQ)网络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糖尿病/糖耐量(DM/IGT)异常/正常状态的判别比较;同时人为设置变量缺损值,检验LVQ网络对缺失数据的适应性.结果LVQ网络结构为25→13→3;网络判断准确率为96.98%,对血糖异常者的正确判断率为92.45%.利用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的含11个变量......

    作者:钱玲;施侣元;程茂金 刊期: 2003- 11

  • 1988-2005年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的HA1区差异探讨

    目的从基因层面探讨18年来我国及欧美国家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当时WHO疫苗推荐株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1988-2005年间我国以及欧美国家的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的血凝素重链(HA1)区域的氨基酸序列,用BioEdit生物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当时疫苗推荐株在HA1以及HA1抗原决定簇区域的氨基酸差异.结果在HA1区以及HA1区抗原决定簇位点,我国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当年疫苗株之间的差异,均大......

    作者:卢亦愚;严菊英;孙朝英;徐昌平;冯燕;莫世华 刊期: 2006- 12

  • 我国成年人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及其聚集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及聚集的关系.方法采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源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8个监测点,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和身体测量收集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患病等信息,将其中179347名≥18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及高血压Ⅰ、Ⅱ、Ⅲ期6个水平,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人群心脑血管疾病行为......

    作者:陈志华;张梅;李镒冲;赵振平;张笑;黄正京;李纯;王丽敏 刊期: 2018- 05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

    中国是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区[1],疫情形势严峻.准确评估钉螺感染和水体污染情况,对疫情防制意义重大.传统的压碎法、逸蚴法和哨鼠法灵敏性都较低[2],影响了血防工作的效率.有人尝试将PCR方法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监测[3-5],其中根据埃及和曼氏血吸虫中发现的串联重复序列建立的PCR方法都表现出极高的灵敏性[6-8],实用前景乐观[9].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日本血吸虫中可能存在的该序列,优化......

    作者:郑会民;何纳;周艺彪;赵根明;姜庆五 刊期: 2009- 06

  • 福建省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狂犬病疫情效果分析

    我国属于狂犬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1].福建省狂犬病发病数从2000年的4例,持继上升到2007年的43例,自2008年以来全省实施了狂犬病防治国家项目方案,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分析2000-2007年福建省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狂犬病疫情的效果.......

    作者:张建明;严延生;王灵岚;邓艳琴 刊期: 2012- 07

  • 观察与实验效力与效果

    作者以2012和2013年在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年会上的两次讲座内容为基础,重点分析“观察”与“实验”的区别以及“效力”与“效果”的关系,讨论评估效力和效果时研究类型的选择,强调现实世界研究的大数据增加的精确性不能替代实验研究的真实性,并依此阐述大数据观察性现实世界研究在评估疗效中的作用.文中的讨论也有助于决策者根据研究设计判断证据的真实性,以便更好地进行医学实践.文后附有特邀专家对该文的点评.......

    作者:唐金陵;杨祖耀 刊期: 2014- 03

  • 合肥市2000年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概况

    近10年来,小儿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患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合肥市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为了配合全国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工作,2000年对合肥市0~14岁儿童进行了哮喘流行病学的现况调查.......

    作者:郑礼林;倪陈;刘子美;甘学医;杨春芳 刊期: 20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