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前身为1956年创刊的《流行病学杂志》,为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流行病 学科研与教学的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按照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报道国内流行病学领域内重要的科研成果,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监测,展现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实验室科研报告,报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综合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64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338/R
邮发代号: 2-7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6450
- 国内刊号:11-23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中国6省市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诊断与报告一致性分析
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监测点报告的急性乙肝住院病例的基本特征,分析报告的急性乙肝病例与临床医生诊断的一致性.方法从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中获得急性乙肝病例信息,通过查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了解急性乙肝的基本情况,记录本次就诊住院的临床诊断,分析临床医生的急性乙肝诊断与NNDRS中的报告类型相一致的比例.结果本次研究对象共179例,......
作者:缪宁;张国民;王富珍;郑徽;孙校金;马小军;崔富强 刊期: 2017- 02
-
中国2014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与配偶离异或分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与配偶离异或分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14年新报告、年满18周岁且已婚有配偶的HIV感染者的信息,根据确证阳性后1年内配偶变化情况分为“离异或分居”和“已婚有配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者与配偶离异或分居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31708个已婚有配偶HIV感染者纳入分析,有22.5%(7134/31708)确证阳性后1年内离异或分居.81......
作者:李健;许娟;汤后林;韩晶;毛宇嵘 刊期: 2017- 02
-
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与主要慢性病死亡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BMI与全死因死亡和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死因别死亡的前瞻性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队列的10个地区人群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的个体后,纳入基线时30~79岁的研究对象共428593人.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9组BMI人群死亡风险比值(HR)及其95%CI.结果研究人群累计随访3085054人年(平均......
作者:王醴湘;樊萌语;余灿清;郭彧;卞铮;谭云龙;裴培;陈君石;吕筠 刊期: 2017- 02
-
2015年天津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目的探讨天津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去死因期望寿命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天津市户籍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按照全球疾病负担中恶性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计算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去除之后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2015年天津市户籍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17641例,粗死亡率为171.79/10万,标化率为86.32/10万.其中男性死亡10165例,粗死亡率为197.39/10万,标化率为95.41/10万,......
作者:徐忠良;张辉;王德征;宋桂德;沈成凤;张爽;张颖;江国虹 刊期: 2017- 02
-
山东省2009-2015年HIV/AIDS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
目的分析山东省2009-2015年HIV/AIDS流行时空特征.方法应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统计量(Moran'sI)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统计量(localindicatorsofspatialassociation)分析历年发现HIV/AIDS的空间聚集性,时空扫描(SatScan)统计量分析时空聚集性.结果山东省2009-2015年累计发现HIV/AIDS有9144例,病例的空间分布范围逐年扩大且局......
作者:张娜;杨兴光;王国永;陶小润;康殿民;汪宁 刊期: 2017- 02
-
中国2010-2012年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特征
目的分析我国≥18岁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104098名≥18岁成年人.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诊断标准分析MS流行情况.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患病率及95%CI.结果我国成年人MS患病率......
作者:何宇纳;赵文华;赵丽云;于冬梅;张坚;杨晓光;丁钢强 刊期: 2017- 02
-
4株志贺菌无抗生素压力下连续传代90次的耐药表型及CRISPR/Cas系统变化
目的分析无抗生素压力下连续传代90次的4株志贺菌耐药表型及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基因变化.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株耐药谱不同的志贺菌进行无抗生素压力连续传代90次,传代结束后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传代前、后志贺菌小抑菌浓度;用PCR对CRISPR位点进行扩增并测序,CRISPRFinder和ClustalX2.1分析CRISPR位点的变化.结果经无抗生素压......
作者:张冰;洪丽娟;段广才;梁文娟;杨海燕;郗园林 刊期: 2017- 02
-
结核分枝杆菌对环丝氨酸耐药分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对环丝氨酸耐药性与alrA、ddlA和cycA基因突变的关系,分析环丝氨酸耐药与基因型的关联性.方法从菌株库中选取145株临床分离株,采用比例法测定菌株对环丝氨酸耐药表型、微孔板刃天青显色法测定小抑菌浓度,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测定目的基因全长,与标准菌株H37Rv比对.间隔区寡核苷酸基因分型(spoligotyping)进行菌株基因型鉴定,分析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采......
作者:李超;李桂莲;罗巧;李霜君;王瑞白;楼永良;吕建新;万康林 刊期: 2017- 02
-
广西壮族孕妇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对新生儿体重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孕妇血红蛋白(Hb)水平及其变化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平果县医院孕检并分娩的壮族孕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孕期保健和妊娠结局的资料.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壮族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135.92±435.84)g.经调整混杂因素后,孕早期Hb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Hb每增加1g/d......
作者:陈洁华;郭雪峰;刘顺;龙静铧;张国强;黄美辰;仇小强 刊期: 2017- 02
-
天津市2012-2015年浴池男男性行为人群队列失访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天津市浴池男男性行为人群队列研究中失访的水平,分析失访的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1-6月在天津市招募活跃在浴池中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基线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前瞻开放式队列研究,每6个月随访一次,基线调查与随访调查均对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HIV检测,对基线调查中HIV阴性的研究对象进行失访率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失访的影响因素.结果基线调查纳入研究对象658例......
作者:郭燕;周宁;杨杰;徐鹏;龚卉;于茂河 刊期: 2017- 02
动态资讯
- 1 logistic回归应用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 2 BMI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 3 成都市区11~18岁青少年人群心理问题调查
- 4 甘肃省鼠疫菌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5 社区健康儿童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检测与分析
- 6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年龄人口自我报告疼痛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 7 天津市利用全死因监测系统开展吸烟归因死亡的研究
- 8 宿舍环境及其他因素与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关联研究
- 9 中国中年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总死亡事件的关联研究
- 10 重庆市在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 11 中国2014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流行的区域分析
- 12 广东省居民自杀未遂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13 热带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毒力表型特征研究
- 14 三峡库区移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 15 合肥市某中学超重、肥胖与不同性别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
- 16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甲状腺癌疾病负担分析
- 17 1990~1997年中国城乡人群伤害死亡分析
- 18 鲍曼不动杆菌SHV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9 1 996~1 999年昆明市常住人口性病艾滋病行为危险因素动态监测
- 20 代谢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两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