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前身为1956年创刊的《流行病学杂志》,为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流行病 学科研与教学的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按照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报道国内流行病学领域内重要的科研成果,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监测,展现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实验室科研报告,报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综合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64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338/R
邮发代号: 2-7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6450
- 国内刊号:11-233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分期与结局分析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分期与结局的特征及关联性,为建立临床重症病例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疫情高发水平选择河南、山东、浙江、四川和云南省,随机抽取法定传染病报告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收集病例人口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按统一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分析各期病例构成、临床结局及其关联性.结果共调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657例.实验室诊断病例357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阳性病例......
作者:张静;靳妍;孙军玲;王彦霞;王显军;伏晓庆;缪梓萍;吕强 刊期: 2017- 05
-
2010年全国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例生存时间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全国2010年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例(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随访定时数据库,筛选出2010年新报告HIV/AIDS并整理出随访结局数据,以寿命表法计算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4033......
作者:汤后林;李健;韩晶;许娟;毛宇嵘 刊期: 2017- 05
-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跨洲际流行株的同源性分析及历史溯源
目的比较不同年代分离自澳大利亚、中国海南地区7株ST562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伯克菌)的同源性,并分析其传播来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提取ST562型类鼻疽伯克菌澳大利亚临床株MSHR5858、中国海南历史菌株350105基因组中SpeⅠ限制性酶切片段指纹谱、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指纹(MLVA-4)等遗传特征,并与近年分离的5株海南ST562型临床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作者:郑霄;王鲁茜;吴华;陈海;朱雄;贺金荣;夏连续;李伟 刊期: 2017- 05
-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Rv0585c人T细胞抗原表位鉴定及其免疫原性评价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抗原Rv0585c的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为结核病特异免疫诊断技术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TE-predict和IEDB人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软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Rv0585c的人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合成表位多肽,用ELISpot试验检测预测表位在临床结核病患者中的免疫反应性.分别采用高、低剂量(100μg/只和50μg/只)的Rv0585c抗原......
作者:王雪枝;陈杏;李雨晴;肖彤洋;蒋毅;李马超;刘海灿;万康林 刊期: 2017- 05
-
浙江省台州市2013-2015年男男性行为者人群同性群交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MSM同性群交行为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经浴室、酒吧等场所招募MSM,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性行为等信息,并进行HIV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群交行为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1435名MSM,HIV阳性率为12.5%(179/1435).16.1%(231/1435)报告在近1年曾有群交行为.近1年有群交行为的MSM与近1年无群交的MSM相......
作者:林海江;张玉成;沈伟伟;吴琼海;许圆圆;裘丹红;丁盈盈;何纳 刊期: 2017- 05
-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在大学生中加强免疫的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甲型肝炎(甲肝)灭活疫苗在成年人中加强免疫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参加健康成年人甲肝火活疫苗和冻于甲肝减毒活疫苗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基础免疫前甲肝抗体阴性并完成1针甲肝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加强免疫1针甲肝灭活疫苗,免疫前、免疫后28d采血,检测抗甲肝病毒抗体滴度≥20mIU/ml为阳性.结果加强免疫前甲肝灭活疫苗组和减毒活疫苗组GMC分别为70.80mIU/ml、50.......
作者:廖征;冯小武;刘学恩;周义生;文海蓉;彭时辉;张艳霞;许波;庄辉;陈海婴 刊期: 2017- 05
-
北京市常住居民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认知的现况调查
目的评估北京市常住居民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北京市房山、海淀、怀柔和东城区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社区开展问卷调查,样本量通过Kish-Leslie公式计算,根据目标人群各年龄、性别分组的比例,分别在各社区选取相同性别和年龄比例的90份样本进行调查,采用x2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变量.结果在369名调查对象中,熟悉低碳减排健康共益者为12.7%.年龄(OR=0.98)......
作者:高景宏;张永;王君;陈华洁;张桂斌;刘小波;吴海霞;李京;李静;刘起勇 刊期: 2017- 05
-
云南省河口县2014-2015年越南籍暗娼HIV/STD感染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越南籍暗娼HIV/性传播疾病(STD)感染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别于2014年6月、12月和2015年5月、11月,在云南省河口县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方式纳入年龄≥16周岁的越南籍暗娼共1058人.问卷调查收集越南籍暗娼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及吸毒行为等信息;血液和尿液样本检测分析HIV/STD感染及毒品使用.应用趋势x2检验分析越南籍暗娼HIV/STD感染和毒品使用及变化趋势,应用......
作者:朱靖;袁瑞;胡丹;朱志斌;杨溪;汪宁;王蓓 刊期: 2017- 05
-
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服药依从性分析
目的了解成都市MSM人群在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随机、开放、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干预研究,于2013年7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按照样本量估算,采用滚雪球法招募合格的研究对象为HIV高感染风险且HIV检测结果阴性的MSM,共328人,随机化分配为每日用药组、高危行为前后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评价每日用药组、高危行为前后用药组的服......
作者:徐嘉悦;牟雨婵;马原林;张菊英 刊期: 2017- 05
-
哈尔滨市血压正常居民糖尿病家族史和高血脂交互作用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索血压正常人群中糖尿病家族史、高血脂及其交互作用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获得哈尔滨市城区20~74岁居民代表性样本,对其中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376例、血压和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均正常的3692人,进行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脂症联合作用的叉生分析与相加模型评估交互作用.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发现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脂可能存在正相加交互作......
作者:鲍春丹;孙波;兰莉;乔虹;张典丰;刘鑫妍;王建;赵亚双 刊期: 2017- 05
动态资讯
- 1 广西隆林县鼠疫指示动物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2 河北省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现状分析
- 3 云南省部分县(市)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高危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 4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在淋球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 5 输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思路
- 6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儿童流行性感冒监测中的应用
- 7 567例婴幼儿重症肺炎高危因素分析
- 8 河北省磁县近三十年食管癌发病死亡趋势分析
- 9 血吸虫病流行要素的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 10 简短戒烟干预研究的Meta分析
- 11 江苏省居民归因于代谢异常的心血管病疾病负担分析
- 12 上海市山夫登堡沙门菌流行特征和分子分型研究
- 13 成年人肺结核病的非生物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14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7~18岁人群体重指数分类标准比较
- 15 杭州地区2014-2015年急性胃肠炎患者感染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16 p53靶基因结合区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 17 乌鲁木齐市2004年部分人群流行性感冒抗体水平分析
- 18 云南省德宏州HIV-1新近感染者基因型耐药分析
- 19 湖南省2011-2017年孕产妇HIV感染者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 正常体重指数成年人中心性肥胖对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聚集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