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前身为1956年创刊的《流行病学杂志》,为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流行病 学科研与教学的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按照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报道国内流行病学领域内重要的科研成果,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监测,展现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实验室科研报告,报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综合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64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338/R

邮发代号: 2-7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6450
  • 国内刊号:11-23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第5期文章
  • 关于应用疫苗防制流行性出血热的策略问题

    为了节省国家和企业的有限资源,合理指导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疫苗的研制、生产、推广、销售和应用,应兼顾国家、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利益,将有限的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优质、高效的出血热疫苗,首先重点应用在高发病疫区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切实落实卫生部已制订的[1],以利大幅度降低人群发病率,有效预防和控制出血热的暴发流行.为此,对我国出血热的流行趋势、疫苗预防效果评价、免疫策略和疫苗合理应用等问题分析、......

    作者:陈化新 刊期: 2000- 05

  • 论著稿中摘要的书写

    ......

    作者: 刊期: 2000- 05

  • 关于作者单位写法的新规定

    ......

    作者: 刊期: 2000- 05

  • 甘肃省平凉地区1994~1997年肺癌发病率及发病因素分析

    探讨西北黄土高原肺癌发病率及其发病因素,对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平凉地区新发生可疑肺癌659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白友义;邢祖林 刊期: 2000- 05

  • 500名孕妇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婴传播的研究

    近10年来,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已成为理想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新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500名HBsAg阳性孕妇产后初乳和新生儿脐血中的HBVDNA,进行母婴传播的研究.......

    作者:林爱花;陈甘章;吴建民;蒋炜;黄淑黎;曾华彬;宋炳坤;李再华;叶励;吴淑玲 刊期: 2000- 05

  • 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综合评价的研究

    目的探讨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检测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法确立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适性检测指标体系(重点是心理素质客观测量指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分布在5个城市的在职机动车驾驶员和初考驾驶员共14000余人进行6种(7项)心理指标检测,取得基本统计分析数据(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综合评价方程;采用百分位数法对综合评价值划分等级范围.结果分别建立了在......

    作者:金会庆;张树林;戴平;解梅;刘一帆 刊期: 2000- 05

  • 北京市66 910名维尔博狂犬病疫苗免疫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死率极高,人患狂犬病后几乎全部死亡.因此,加强人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手段.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生产并使用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此疫苗接种后副反应大,并有免疫失败病例报道[1,2].......

    作者:张雪春;王玉梅 刊期: 2000- 05

  • 我国道路伤害与交通环境因素关系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交通环境因素对道路伤害的影响,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分析我国1951~1998年机动车数量、公路运输量和公路里程数等因素与人身安全的关系.结果人身安全与机动车数量、公路货运量、公路客运量和有路面公路里程数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是0.8714、0.9691、0.9611、0.9510,P=0.0005),即道路伤害死亡率(/10万)随着机动车数量、公路货运量......

    作者:池桂波;王声湧;刘润幸 刊期: 2000- 05

  • 1990~1997年中国城乡人群伤害死亡分析

    目的描述我国城乡人群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对1990~1997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年间,伤害死亡率为36.8/10万~76.7/10万,分别居城、乡人群全死因的第4、5位.城市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则相反.农村人群死亡率为城市2倍左右,且差距随时间呈现加大趋势.0~4岁和6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3~1.9.城市人群的前三位死因为......

    作者:曹卫华;吴涛;安涛;李立明 刊期: 2000- 05

  • 17 339例烧伤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烧伤常见原因,探讨烧伤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烧伤所造成的损失.方法采用历史回顾法对我科1970年至1998年间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常见致伤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70年至1998年间共收治各类烧伤住院病人17339例,其中,热力为主要致伤因素,占89.11%,其余依次为电击伤、化学烧伤等.热力烧伤中又以热液烫伤占主要(49.31%)(x2=1109.89,P<0.01).小儿烧伤......

    作者:肖红;谢挺;林亮;刘淑华;吴娟;方天人 刊期: 200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