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前身为1956年创刊的《流行病学杂志》,为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流行病 学科研与教学的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按照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报道国内流行病学领域内重要的科研成果,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监测,展现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实验室科研报告,报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综合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64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338/R

邮发代号: 2-7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6450
  • 国内刊号:11-23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第5期文章
  • 叶酸与宫颈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膳食叶酸、血清叶酸与宫颈癌的关系以及叶酸和人乳头瘤病毒(HPV)16在宫颈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1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癌新发病例和11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年龄、籍贯、居住地匹配,在收集宫颈癌相关因素的同时,采用食物频数问卷(FFQ)调查膳食叶酸摄入情况,利用特异PCR检测HPV16DNA,血清叶酸采用RIA定量测定.结果宫颈癌组HPV16感染率......

    作者:王金桃;马晓晨;程玉英;丁玲;周芩 刊期: 2006- 05

  • 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按性别、年龄(±3岁)和籍贯配对,共收集205对病例和对照,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用EpiInfo6.0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常饮茶和20年前经济水平高是PTC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456和0.221;CT......

    作者:朱虔兮;边建超;沈强;汤洪伟;张宏伟;吴毅 刊期: 2006- 05

  • 急诊内镜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对急诊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奥曲肽治疗与单用奥曲肽治疗两种方案控制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经济学分析,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78例经内镜证实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采用急诊EVL联合奥曲肽治疗和单用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其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基础治疗相似,具有可比性.联合治疗组控制急性出血止血率明显高于单用奥曲肽组(94.4%us......

    作者:张颖;陈世耀;于晓峰;赵尚敏;王一倩 刊期: 2006- 05

  • 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型分布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特征.方法对分离到的青藏高原鼠疫菌297株,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基因差异区段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鼠疫菌基因组型有9种,分别为1、5、6、7、8、10、11、新基因组型和Ype-ancestor型,其中以5、8和10型为主,3种基因组型合计所占比例为80.6%(204/253......

    作者:李敏;戴二黑;戴瑞霞;周冬生;杨晓艳;崔百忠;金丽霞;赵海红;李存香;祁美英;次仁顿珠;戴翔;唐永娇;杨瑞馥 刊期: 2006- 05

  • 浙江省2005年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特性分析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5年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特性.方法对暴发疫情中分离的4株麻疹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血凝素蛋白(H)和核蛋白(N)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浙江省2005年分离到的4株麻疹病毒流行株均为麻疹H1基因型,属于中国麻疹病毒优势基因型.各分离株之间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2%~99.7%,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8%;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的H......

    作者:冯燕;严菊英;卢亦愚;史雯;茅海燕;周敏;余蓓蓓 刊期: 2006- 05

  • 鉴别脑膜炎奈瑟菌A、B、C、Y、W135群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能鉴别脑膜炎奈瑟菌(Nm)A、B、C、Y、W1355个血清群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首先PCR扩增NmcrgA基因,确定Nm感染;再通过多重PCR扩增荚膜表达基因orf-2和siaD基因,根据特异条带区分不同群Nm.结果多重PCR检测61株Nm与4株非Nm,能准确地鉴定并可将Nm分成5个血清群;检测4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脑脊液,2例出现A群400bp的特异条带,而细菌......

    作者:张力;邵祝军;徐丽 刊期: 2006- 05

  • 50株麻风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中国麻风菌基因分型图谱,以选择合适麻风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基因位点.方法从云南省文山州的37例、其他省市的13例麻风患者的皮损活检中,提取麻风菌DNA.以麻风菌基因组内的可变数目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为基因分型的基础,对11个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确定其重复序列的拷贝数.结果中国麻风菌株在GGT5、12-5、21-3、23-3位点的同一性高达100%;12-5位点仅表现为3个拷贝;AC8、......

    作者:翁小满;温艳;田秀君;王红斌;谈效俊;李桓英 刊期: 2006- 05

  • 应用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目的介绍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中,应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方法简述MDR的基本步骤、原理及其特点,并结合研究实例说明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应用软件进行MDR分析.结果相对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MDR是一种无参数、无遗传模式的分析交互作用的方法,理论和实例研究均表明其分析交互作用具有较好的效能,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散发性乳腺癌、心房颤动和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研究.结论MDR能够......

    作者:唐迅;李娜;胡永华 刊期: 2006- 05

  • 中国1993-1998年出生缺陷监测能力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世界出生缺陷地图集数据,以Excel2000和SPSS1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特点如下:(1)监测种类少,缺少13三体、18三体和先天性心脏病的数据;(2)体表性缺陷顺次居前,中国系统的唇裂和多指/趾畸形均排在全世界第五名;(3)潜隐性缺陷顺次靠后,中国系统的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低,排在第56名,北京系统是......

    作者:陈佳鹏;张蕾;陈功;宋新明;郑晓瑛 刊期: 2006- 05

  • 北京地区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监测

    目的对2005年北京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进行病原学监测.方法对临床流脑病例的血液、脑脊液标本进行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对鉴定阳性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MLST)分析.结果在7份血液和5份脑脊液标本中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的核酸片段.共分离到105株脑膜炎奈瑟菌.A群和C群菌株的群内菌株PFGE图谱无差异条带.MLST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A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序列类型主要是......

    作者:张铁钢;贺雄;陈丽娟;和京果;杨洁;孙美平;邵祝军;陈志海;赵辉 刊期: 200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