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前身为1956年创刊的《流行病学杂志》,为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流行病 学科研与教学的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按照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报道国内流行病学领域内重要的科研成果,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监测,展现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实验室科研报告,报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综合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64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338/R

邮发代号: 2-7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6450
  • 国内刊号:11-23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年第11期文章
  • 国内外≥50岁年龄组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长期以来,并未将≥50岁人群看作艾滋病相关的重点人群,但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1-3],该年龄组人群遭受艾滋病的威胁日益增加.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年全球约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4000万,其中近280万(约7%)是≥50岁的病例[1].该年龄组病例增多,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效抗病毒药物的出现显著降低了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许艳;王璐 刊期: 2011- 11

  • 血清尿酸对2型糖尿病预测价值的分析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1992年中年居民血清尿酸水平对2007年该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的预测价值.方法1992年进行代谢综合征研究时共纳入1061人,其中年龄45~60岁且血糖正常者共711人,并依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及增高组,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1992年高尿酸血症与2007年该人群(711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1)1992年血尿酸增高人群在2007年......

    作者:吴凯;陈晓平;高音;张昕;李龙心;万里艳 刊期: 2011- 11

  • 不同心脏疾病所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比较

    目的探讨病因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地区16681例心衰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电话随访.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不同病因患者预后差异并构建Kaplan-Meier曲线.Cox生存分析评价心衰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ROC曲线.结果(1)随访3(2~4)年,冠心病(CHD)、扩张型心肌病(DCM)、高血压性心脏病(HHD)和风湿性心瓣膜......

    作者:于胜波;崔红营;秦牧;刘韬;孔彬;赵庆彦;黄鹤;黄从新 刊期: 2011- 11

  •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女性性工作者HIV检测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阐明女性性工作者HIV检测行为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四川、广西和新疆对1613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HIV检测行为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女性性工作者HIV检测行为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地位、艾滋病知识、危险自评、安全套使用、性服务频率5个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GFI=0.9952,AGFI=0.9898,RMR=0.0115.结论影响因......

    作者:姚何;田考聪;钟晓妮;王巧灵;粱浩;邹云锋;罗锦昆;彭鸿斌;黄爱龙 刊期: 2011- 11

  • 中国北京汉族人群和日本东京人群RO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

    目的比较中国北京汉族人群(CHB)和日本东京人群(JPT)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立受体2(RO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异同.方法收集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公布的CHB及JPT的ROR2基因SNP数据,利用Haploview和SPSS13.0软件区分纯合与非纯合基因型SNP,以基因型测定率>80%、H-W平衡(P>0.01)、MAF>0.01且无性别差异(P>0.05)为......

    作者:王红;赵凯平 刊期: 2011- 11

  • 成都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成都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现场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手卫生设施,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17.8%(接触患者前执行率为12.8%、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及环境后执行率为21.0%、接触患者后执行率为27.3%,脱手套后执行率为31.5%);2.2%的医疗室有脚踏或感应式水龙头、24.5%有洗手产品,6.3%有干手物品;92.8%......

    作者:韩轲;窦丰满;张丽杰;朱保平 刊期: 2011- 11

  • 老年人跌倒

    1987年Kellogg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是癫痫发作所致跌倒[1].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原因.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其中≥65岁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

    作者:周白瑜;于普林 刊期: 2011- 11

  • 中国1980-2010年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回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是全球的主要疾病负担,有63%的死亡是由慢病造成的,其中48%的死亡归因于心血管疾病.慢病的疾病负担将持续增长且这种增长将主要发生在中、低经济收入水平国家[1].我国位于世界银行的中、低收入国家分类行列[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膳食模式改变、体力活动减少、男性高吸烟率和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我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疾病谱就从传染病为主转化为慢病为主[3].回顾我国19......

    作者:胡东生;顾东风 刊期: 2011- 11

  • 亚洲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现状和未来

    2型糖尿病可引起血管并发症,并使过早死亡的发生率显著增加[1-4].WHO预测2000-2030年全球人口数将增加37%,而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加114%[4].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计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将从2007年的2.4亿增加至2025年的3.8亿[5].不可忽略的是,糖尿病的巨大后备军——糖耐量受损人数将从2010年的3.44亿增至2030年的4.72亿[6].......

    作者:朱海清;杨文英 刊期: 2011- 11

  • 教书育人 精诚敬业——纪念俞顺章教授从医60周年

    俞顺章教授是我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2年11月27日出身于上海一个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世家.祖父俞凤宾1914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我国早期知名的热带病学博士和热心公众事业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杂志》的创始人之一.......

    作者:张作风;蔡琳;沈洪兵;郑莹;穆丽娜;俞国培;陈刚;徐飚;姜庆五 刊期: 20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