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前身为1956年创刊的《流行病学杂志》,为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流行病 学科研与教学的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按照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报道国内流行病学领域内重要的科研成果,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监测,展现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实验室科研报告,报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综合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首页>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6450
  • 国内刊号:11-23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年第12期

一起有毒牛肝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孙亚军;袁伟;刘伦光;张丽杰;施国庆;王启兴

关键词:蘑菇中毒, 食源性疾病, 队列研究
摘要:目的 调查一起婚宴聚餐后胃肠炎暴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或干预措施.方法 该次胃肠炎暴发病例的定义为2012年3月5日婚宴参加者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症状者.从470名参加宴席者中随机选取140名,通过电话访谈,询问发病情况及食物暴露情况.对参加晚宴的140人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计算各种食物的危险性.采集剩余食物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集剩余未烹调的牛肝菌送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形态学鉴定.结果140人中有85人患病(罹患率61%).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89%)、呕吐(94%)、腹痛(53%)和腹泻(51%).参加3月5日晚宴者中,食用牛肝菌的罹患率(69%)高于不食用者的罹患率(18%)(RR=3.8,95%CI:1.5~9.2).其余各种食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余菜品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均阴性.菌类形态学鉴定显示共有7种牛肝菌,其中3种有毒.牛肝菌购自某商店门市部,而后者收购于周边县村民手中.结论 该次中毒系由于混入有毒牛肝菌所致.建议在蘑菇采摘地区加强针对相关人员的科普宣传及提高收购部门识别毒蘑菇的能力,避免中毒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