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前身为1956年创刊的《流行病学杂志》,为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流行病 学科研与教学的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按照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报道国内流行病学领域内重要的科研成果,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监测,展现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实验室科研报告,报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综合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首页>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6450
  • 国内刊号:11-23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年第03期

围孕期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与常见结构性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关系

陈功;李成福;裴丽君;张霆;郑晓瑛

关键词:出生缺陷, 环境危险因素, 围孕期
摘要: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环境危险因素与结构性出生缺陷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2002-2004年在无锡市各医院住院分娩的、出生缺陷监测在孕28周到出生后7天内发现的结构性出生缺陷胎(婴)儿,共388例;对照组为同期在无锡市各医院住院分娩的正常活产儿,共160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生育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后,估计各类围孕期环境危险因素与结构性出生缺陷发生的关联强度.结果 在所研究的环境危险因素中,导致出生缺陷发生风险高的是从事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工作,OR值(95%CI)为5.37(3.60~7.99);围孕期生殖道感染,孕早期发生持续24 h、38.5℃以上高热及服用安眠镇静药和抗惊厥剂等可疑致畸形药物均可显著增加结构性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OR值(95%CI)分别为3.38(1.33~8.56)、3.57(1.73~7.37)和2.75(1.57~4.83),但怀孕前半年内口服避孕药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居住内环境污染、熬夜和养宠物导致出生缺陷的风险相对较低,OR值(95%CI)分别为2.28(1.75~2.98)、1.96(1.21~3.18)和2.50(1.66~3.76),但人群中的暴露比例相对较高;随着围孕期环境危险因素暴露数目的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具有1、2及3种危险因素发生出生缺陷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0、4.32和10.23.结论 常见结构性出生缺陷的发生受到众多环境危险因素的影响,而且环境危险因素数目与结构性出生缺陷发生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