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前身为1956年创刊的《流行病学杂志》,为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流行病 学科研与教学的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按照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报道国内流行病学领域内重要的科研成果,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监测,展现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实验室科研报告,报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综合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6450
- 国内刊号:11-233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北京市海淀区8~16岁儿童少年食用十类垃圾食品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淑萍;丁越江;鲁向锋;王宏伟;杨暮;汪建秀;晁晓东;赵振
关键词:垃圾食品, 儿童少年, 饮食行为,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儿童少年食用WHO评选的十类垃圾食品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019名8~16岁儿童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前一个月内,97.50%的儿童少年食用过至少一类垃圾食品,15.88%食用过全部十类垃圾食品;分别食用过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的比例依次为70.43%、60.14%、79.72%、64.24%、69.63%、78.72%、42.16%、51.95%、68.13%、60.14%,食用频率≥1次/d的比例分别为26.95%、36.88%、34.84%、32.97%、27.40%、28.18%、37.91%、26.15%、37.39%、22.10%,不喜欢及很不喜欢食用的比例分别只有10.96%、27.42%、7.08%、12.11%、6.56%、6.59%、17.80%、13.59%、3.42%、5.19%.儿童少年每天主要在正餐时间食用十类垃圾食品,且以早餐为主;食用的主要地点在家;主要购买者为母亲,其次为自己.大多数儿童少年对十类垃圾食品营养的认识不全面,对其营养价值及对人体的作用存在错误认识.儿童少年获得食品信息和营养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67.95%)、母亲(9.02%)、报纸或杂志(6.71%).儿章少年食用十类垃圾食品行为受个人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食物本身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结论 目前海淀区儿童少年食用十类垃圾食品的行为普遍存在,应高度重视垃圾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问题,积极进行有效的个体化综合干预,预防和控制儿童少年食用垃圾食品的危险因素.
友情链接